◆夏郡薇
(長春大學光華學院藝術系)
淺談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處理
◆夏郡薇
(長春大學光華學院藝術系)
聲樂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聲樂鋼琴伴奏的類型也隨之多樣化。因此不同演唱風格的聲樂作品,其鋼琴伴奏也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文章重點講解一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處理。
藝術歌曲 鋼琴伴奏 處理
隨著聲樂演唱藝術的發(fā)展,對于鋼琴伴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無論是從國際的大型聲樂比賽,還是到音樂院校的小型聲樂考試,都缺少不了其身影。這就需要我們在聲樂鋼琴伴奏中總結其獨有的特點,以便更好地發(fā)展其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
從目前的發(fā)展來看,聲樂的演唱形式多種多樣,聲樂鋼琴伴奏的類型也隨之多樣化。因此不同演唱風格的聲樂作品,其鋼琴伴奏也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在這里重點講解一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處理。
藝術歌曲是19世紀初在歐洲被確立為一種音樂體裁,歌詞多來自當時著名作家的手筆,經(jīng)過作曲家精心推敲寫成曲譜并配以伴奏。以適合歌詞的要求為原則,惟用二段曲式者居多。其伴奏也有獨立演奏的價值,曲式較自由,而伴奏的表現(xiàn)較為嚴謹,藝術性也較高。它的伴奏與歌劇、通俗歌曲的鋼琴伴奏有所不同,具有如下特點:
不需要像歌劇伴奏那樣模仿樂隊。(演奏為交響樂隊與聲樂而寫的藝術歌曲改編的鋼琴譜除外)
演奏者應遵從樂譜,不得擅自改動音符或織體,原則上不允許漏掉音樂中的任何細節(jié)。
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和歌曲演唱幾乎屬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鋼琴伴奏也有其獨特的曲調(diào),單獨彈奏也可形成一首藝術曲調(diào)。
在藝術歌曲中自由速度的使用較為嚴謹,不像歌劇容易隨著歌唱者的發(fā)揮有所不同,因此伴奏時也較為謹慎。在作曲家未注明要改編速度的段落,除非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伴奏者和演唱者不得隨意即興的發(fā)揮處理。
針對其特點,來舉例說明一下。
如《我的太陽》高潮部分的第一句。
這首歌曲鋼琴伴奏右手同主旋律,左手是一種伴奏音型貫穿此部分,使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熱情、奔放、寬廣,通過贊美太陽來表現(xiàn)真摯愛情的主題。此句彈奏時,“還有個”三個音較為自由,每位歌唱者都有著不同的演唱處理,所以伴奏者也要針對不同的演唱處理進行,適當?shù)臐u慢和抒發(fā)。其左手伴奏是低音與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的結合,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左手伴奏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為每個和弦的根音,所以指尖觸鍵要有深度,同時又要表現(xiàn)出節(jié)奏的輕巧特點。既要比彈奏分解和弦式音型飽滿,又要比和弦式音型更流暢。
如《至克羅誒》開頭6小節(jié)。
此部分是全曲的前奏,也是歌曲主要旋律的裝飾變奏。左手的伴奏要彈的較輕,節(jié)奏要均勻,節(jié)拍重音不需要很突出,但二拍子的節(jié)奏韻律要有所體現(xiàn)。右手的旋律設計并不復雜,第一小節(jié)(不包括弱起小節(jié))的四個重復音小字一組b音要有所變化,可以是漸強也可以是漸弱,但幅度都不要太大。之后的兩個裝飾音要彈得干凈利落,后半拍的四分音符不要過長。第四、五小節(jié)的十六分音符及八分音符三連音要嚴格按照速度演奏。最后的三個和弦可以稍微漸慢,為獨唱者的進入做好準備。
下面重點講解一首完整的藝術歌曲。
如《菩提樹》。
《菩提樹》是舒伯特所創(chuàng)作600多首藝術歌曲中較為著名的一首。它是舒伯特于1827年根據(jù)德國詩人威廉·繆勒的詩譜成的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小曲。歌曲一開始,鋼琴伴奏用了一連串的三連音,描寫呼嘯的寒風吹著樹葉沙沙作響,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彈奏時既要表現(xiàn)寒風的刺骨,同時又要表現(xiàn)樹葉的片片零落。因此觸鍵時感覺既要深邃同時又不乏流利的靈活感,把漸強的符號體會深刻,似樹葉落下的逐漸增多。左手長音過后,以八分音符排列的下行音階在彈奏時要清晰肯定,踏板不易踩的過深,要讓聽著感受到三連音的顆粒性,把每個音符都干凈利落的展現(xiàn)出來。手腕放松,手指靈活迅速的變換,指法要重點研究,方便演奏。此部分要有一種獨奏的感覺,把歌唱者引入到這種意境。進入歌曲主題前要給歌唱者一個充分的準備。八小節(jié)過后,歌聲開始進入,伴奏的主音與歌唱者的音調(diào)幾乎相同。這時伴奏要隨著歌唱者穩(wěn)穩(wěn)的進行,和弦的彈奏要深沉、飽滿。此段是在E大調(diào)上進行的,情緒比較明朗,描寫流浪者見到門前一顆菩提樹,回憶起過去的生活。伴奏的織體上作曲者用了和弦來配合歌聲。伴奏者要體會作者的用意,襯托出歌唱者的這種情感,因此彈奏時不易過強,聲音又不能漂浮,起伏較為平穩(wěn)。踏板也要注意,不能踩得過深,因為聲音過于連貫就會模糊每一個和弦的用意。此段過后,經(jīng)過一個小的過門,共四小節(jié)。歌曲轉入到同名的e小調(diào),歌唱旋律沒有大的變化,但是伴奏音型有所改變,音符上出現(xiàn)了三連音,較之前有所密集。因為此時歌曲表達了回到痛苦的現(xiàn)實之中,描繪了流浪時的痛苦。彈奏時每一小句都有一種固定的色彩,似乎襯托著歌唱者在嘆息。因此要充分的與歌唱者相配合。每一小句都要把音符和休止符時值彈奏準確且飽滿,踏板要隨時更換,不要拖拖拉拉,更換時要干凈利落,做到襯托而不是掩蓋,要讓這種嘆息做到清晰,每一句都是不可忽略的。后半部分又轉回到E大調(diào)上,描寫流浪者前途茫茫,迫切盼望早一些能找到安寧。從歌唱的旋律上看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在這部分的中間有一部分曲調(diào)是不同于其它地方,伴奏部分右手也是三連音貫穿。這正表現(xiàn)風起葉落,非常急促地向流浪者撲去,伴奏時與前奏剛好相反,每句都要由強到弱,表現(xiàn)寒風每一次襲來的作用,要恰到好處的襯托出歌唱者此時的惆悵無奈,伴奏較為激烈,又不能掩蓋歌者。彈奏時,手腕自然放松,不要過于僵持,否則聲音流動性的效果會很差,速度也容易拖拉。此時歌曲進入了高潮,是全曲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的部分,伴奏本身要感覺到自己在述說著這種凄涼,同時又要讓歌者感受到這種凄涼給其的作用,以便產(chǎn)生共鳴,更好的發(fā)揮。隨后旋律出現(xiàn),繼續(xù)述說著這種期望安寧的聲音。伴奏的感覺依舊沉穩(wěn),隨歌唱者而進行。歌曲結束之后,又是一系列的三連音,所描述的內(nèi)容與前奏是相同的。因此伴奏彈奏時也要有同樣的感覺,中間也似乎帶有一種期盼。
從全曲來看,鋼琴伴奏一直表現(xiàn)了一種意境:葉落凄涼,寒風刺骨,無意回憶卻感嘆。獨自徘徊,悲嘆不已,但愿安定且期盼。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有著較高的藝術性。鋼琴伴奏需具備完美的藝術效果,在演奏技能上更要精益求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完美的表現(xiàn),只有我們共同的研究和努力才能提高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能力,同時也奉獻自己的能力來挖掘歌唱者本身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