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畫,是經(jīng)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畫家思考人生終極價值和意義的智慧力作。畫作雖然僅有幾何線條和單一顏色,卻如道家八卦圖一般再現(xiàn)了宇宙自然幻化的規(guī)律。畫里沉淀著畫家宗教般的情懷、極致的理性和深邃的浪漫,看似毫無內(nèi)容,所有內(nèi)容卻盡在畫中。作品既滿足了畫家對純粹的渴望,也蘊藏了宇宙自然法則。抽象純粹而博大精深,是蒙德里安畫作的偉大貢獻。
關鍵詞:抽象;幾何;純粹;單一;平衡;天道
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皆是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拳法多樣,縱然是少林、武當、峨眉,還是內(nèi)家、太極、形意,拳術之道,乃在修心。形意拳霸道,拳法卻簡潔樸實,動作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jié)奏鮮明、樸實無華,還頗有自然美。拳諺是: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半步崩拳屬拳法里最簡單的一路,但有半步崩拳打天下美譽。創(chuàng)建人郭云深因鏟除惡霸,犯了官司,被關進監(jiān)牢。獄中他苦練功夫,由于項上有枷、腳上有銬,故而練就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絕技是前足前行一步、后足緊跟一步、后足不得超過前足,故稱半步;拳從中盤胸腹處發(fā)出,形短、力猛,如崩箭穿心、山崩地裂,故曰崩拳。半步崩拳貌似簡單,但當中堂奧極難達到。需練武之人功力深厚,再瞅準時機、步伐迅速、經(jīng)驗老到,才能在對決中將敵手瞬間擊中,力透胸背、望之膽寒。
武學千年,勝負不過是過眼云煙。不管何方高人,功夫再高高不過天,天資再厚厚不過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強中自有強中手,不必爭一時之長短。世事無常,歲月偷心,不如守住一個“淡”。其間真味,智者自明。其實高人走到最后,都乃云淡風輕,粗茶淡飯;皆因領悟,平常心是道。具備這樣的做人修為甚好,可是也須生當逢時。人類歷史總有一段時期,屬于生不逢時的罹難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20世紀初,隨著文明的高度發(fā)展,新科技和新發(fā)明改變了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也膨脹了大國沙文主義思想,重新瓜分和洗牌世界資源的趨勢,銳不可當。1914年,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國、法國、俄國為核心的協(xié)約國,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火遍及歐洲大地、蔓延到非洲和亞洲,造成10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僅凡爾登戰(zhàn)役,法軍就死亡46萬人,德軍死亡30萬人,史稱“凡爾登絞肉機”。 一戰(zhàn)中各種新式武器,紛紛陸續(xù)登場。德國釋放毒氣,英法使用化學武器,坦克首次用于戰(zhàn)爭,飛機和飛艇狂轟爛炸。潛水艇在海戰(zhàn)中,也作為最新武器大開殺戒。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如此大規(guī)模的生靈涂炭。21年后,作為一戰(zhàn)的未了情及延續(x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二戰(zhàn)是由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霸世界權而挑起的,經(jīng)多次局部戰(zhàn)爭而逐漸演變?yōu)槿蛞?guī)模的戰(zhàn)爭。戰(zhàn)火牽扯到五大洲,分五大戰(zhàn)場。即:歐洲戰(zhàn)場,蘇德戰(zhàn)場,北非戰(zhàn)場,中國戰(zhàn)場,太平洋戰(zhàn)場。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qū)、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zhàn)爭;作戰(zhàn)區(qū)域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千米;軍民傷亡7000余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一戰(zhàn)、二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浩劫,對哲學、思想和文藝界的沖擊異常劇烈。面對無告的人世間,敏感多情的藝術家開始思考和直面這個驚悚的世界。在悲涼年代里,放棄矯飾、直奔死亡、質(zhì)疑生命、推翻傳統(tǒng),成為藝術家的一致哀鳴和共同回響。藝術家們開始思考和探索世界真相,何謂永恒和終極意義。這樣的藝術家們比比皆是,其中之一就有荷蘭畫家蒙德里安。蒙德里安,生卒年為1872-1944。他是荷蘭三大畫家之一。荷蘭畫壇大名鼎鼎的三劍客是,倫勃朗、梵高和蒙德里安。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后藝術家、非具象繪畫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他對后來的建筑和設計等影響也持續(xù)發(fā)酵。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中部城市阿默斯福特,在烏得勒支東北約20公里的埃姆河畔。那里沉淀著歷史,十二世紀為城堡,中世紀街道、古城和水門至今尚有殘存。他的父親是一位嚴格信奉加爾文教的清教徒、業(yè)余畫家和小學校長,叔父是職業(yè)藝術家。書香文藝之家使蒙德里安自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他很小就有機會接觸美術。而宗教氛圍,對他日后從藝之路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蒙德里安畫藝成熟后,隨著時代的變遷、經(jīng)歷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他的每次藝術變法背后的深層動力,都是宗教在起支撐作用。信仰是一個人最大的能量來源、是一個人思考世界的精神綱領和指路明燈;也是靈魂的向?qū)А⑸畹男袨闇蕜t和最后底線,同時也是觀察和思考世界的啟示錄。從小在濃郁的宗教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看待事物總會多一分思考,這是宗教生活習性養(yǎng)成的判斷力,繼而把這份思辨本能內(nèi)化到了家常日用的生活中。馬克思、弗洛伊德、蒙德里安等哲學和文藝界拓荒者,莫不如此。
8歲的蒙德里安就立志當畫家,但是家人認為藝術家不是一項穩(wěn)定工作,不建議他從事。蒙德里安和父母多次溝通后,承諾先取得美術教師資格,以保證安身立命。如此父母才允許他學畫。蒙德里安在擁有教師資格后,并未在教師崗位工作,此乃后話。他最初學畫是跟他叔父。他叔父是海牙畫派畫家,蒙德里安的童子功即是海牙畫派。該畫派致力于用寫實手法來繪制風俗畫和風景畫,以表現(xiàn)熟悉的民間生活,并揭示其本質(zhì)。此畫派的作品往往帶有某種浪漫色彩和懷舊情緒。20歲時他取得了中學教師資格,之后進入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學院深造,正式接受學院派系統(tǒng)訓練。在學院,他是一名刻苦和倍受老師賞識的好學生。他的初始繪畫功底,是從學院派寫實主義起步,再經(jīng)過象征主義、印象主義、表現(xiàn)主義等風格的影響而一路走來。風景畫是蒙德里安初期的繪畫主題,此時的作品彌漫著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氣息。但是風景畫里飽含的深情與詩意,卻專屬蒙德里安獨有。那樣濃郁的詩意,絕非繪畫技巧能夠達成;只有對所畫物像深沉的愛,才能融化和孕育出這樣的柔情與感傷,畫中滲透著宗教家悲天憫人的情懷。漸漸的,海牙畫派的味道離他遠去。從他的早期繪畫中,便可追蹤到他對“邊界”的熱衷。他的風景畫里,總會用線條或再現(xiàn)物像或框進物像、或分離物像,總之線條感極強。中國傳統(tǒng)畫有白描技法,蒙德里安的風景畫沒到那個程度,可是從畫中依稀可以追蹤白描畫法的形跡。他兼具理性與詩意的作品,在同輩畫家中豎立起自己的風格。到了1909年,蒙德里安經(jīng)歷了自己的宗教革命,此時他加入了“荷蘭通神論者協(xié)會”,接觸了新柏拉圖主義和多神論思想。
新的宗教教義,與他故有建立起來的價值體系有分歧、有融合,這些都讓蒙德里安重新思考和定位,人類存在的終極價值。這些思想的轉(zhuǎn)變,注定會影響他要表現(xiàn)的題材。每一幅畫,都是畫家看世界后,自己思考過濾繼而呈現(xiàn)出的種種訴說。畫畫就是畫思想,讀畫就是讀畫家的心。追蹤和把握蒙德里安一路飄移的畫脈,他的意識流流經(jīng)之處,便是最準確的參考路標。而這些路標,無不與他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1911年,蒙德里安見識了畢加索和布拉克等立體派先鋒畫家的作品,受到極大震撼。立體派對物像的理性理解、客觀表達和準確切割,吻合了蒙德里安的價值訴求。他前往巴黎實地研究立體派,吸收精神。當時正值立體派從分析階段走上立體綜合階段的過渡期,蒙德里安被分析派吸引。通過此點再次印證,但凡沉淀著思考和深度的事物,總能打動和契合他的心。宗教信仰的哲學思辨精神,滲透到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喜好里。蒙德里安的聰明在于他永遠不會照搬照抄,他的畫作不畫立體只畫正臉。作為哲學修養(yǎng)頗高的畫家,他吸收的新鮮事物,總是吸收唯我所用。此外,他還把音樂作品的韻律,融入到繪畫中。1914年,他回到荷蘭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蒙德里安投身于新造型主義里。這時他鐘愛的題材是樹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風車,這些正是他的荷蘭鄉(xiāng)愁。代表作品《灰色的樹》,迷離夢幻,好似萬花筒里面的物像。畫面乍看支離破碎,繼而又有三維空間效果,細細品讀就是拿線條勾勒成的蓬勃旺盛的樹。此畫已經(jīng)具備抽象畫的端倪,可是仍處在具象和抽象的過渡期。他超越了立體派,畫樹木幾乎全用線來表達,形象痕跡已然消失,留下的唯有線條。
如果說,畫家火眼金睛看到的世界是什么?答案是梗概。通過宗教信仰這個太上老君的火爐熏染后,蒙德里安這位齊天大圣看到的世界,過濾掉一切枝枝蔓蔓,只剩梗概。這是理解蒙德里安作品的鑰匙。畫中還能看到,畫家用色已經(jīng)十分純粹。他正在嘗試用簡練的顏色,建立起與畫作的情感。背后的精神內(nèi)涵,可理解為精神潔癖?!痘疑臉洹罚钦軐W家的抽象思維樹。1917年,蒙德里安與朋友建立了“風格派”社團,并為該社團創(chuàng)辦了一份同名雜志,從而在理論上完成了他抽象派的理論體系?!对煨退囆g與純粹造型藝術》一文,標志著他抽象派藝術理論的確立。文中他多次提到,“抽象藝術的首要和基本的規(guī)律,是藝術的平衡”。此觀點,預示著他提前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再次變法確立起精神綱領。知與行,理論與實踐,有時并不同步。這句話可讀出蒙德里安向往的藝術境界,是達到一種平衡。1918年,他簽署了反戰(zhàn)、反個人主義,宣揚和平團結的“風格派宣言”。畫家有志借藝術來升華生命。他向往的理想現(xiàn)實世界,實則是儒家追求的境界??鬃雨P心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diào)與人為善,社會應建立良好的秩序,如此才符合天道。這個天道便是蒙德里安的平衡。繪畫實踐中,他開始用抽象造型和中性色彩,來傳達秩序與追求中庸的理想。純粹實在和純粹造型,是蒙德里安的終生追求。二者仍然還是宗教教徒和哲學家精神潔癖的另類表達,只是畫家用繪畫方式外化他的精神內(nèi)涵。經(jīng)年錘煉的理性思維脈絡,以及對宗教教義刻骨銘心的持戒心,宣泄到了作品里。是什么人就該有什么作品,是永恒的藝術規(guī)律。蒙德里安說,“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的力量的表現(xiàn),這類對立物的平衡到處存在著,控制著一切”。尋找這種繪畫平衡,也是他內(nèi)心尋找駕馭生活的定盤星。這個準星,也可說成是宇宙規(guī)律、自然法則、天道、道家陰陽平衡、佛家即心即佛。
由于蒙德里安的作品過于理性,美術界稱它為“冷抽象”。其實中國人對他的抽象畫,理解起來會更容易,因為大家都看過八卦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蒙德里安心情大受干擾,他的畫失去歡快的色彩,而由黑色線條貫穿畫面。最后一次變法,蒙德里安攀到了藝術之巔。他再也不畫實物,而把繪畫限制在最基本的要素上:直線、直角、三原色(紅黃藍)、三非原色(白灰黑)。他做到了終極純粹。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高手過招,閱盡千帆;終須領悟老猿掛印回首望,關隘不在掛印,而是回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追風趕月、千回百轉(zhuǎn)過后,高手們總會沉淀些什么、涵養(yǎng)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此乃博大精深,更是做人智慧。武學千年,畫藝萬代,莫不如此。凝望蒙德里安的幾何抽象畫,畫里好像什么都沒有;然而所有的所有,全部蓄勢在畫中。畫里蘊含著極致的理性,深沉的浪漫,空寂的靈性和永恒的宇宙法則。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含而不露,以幻制幻。焉能國人獨享?
天下大同。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作者簡介:
王彧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