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生 賀鵬
摘要:中國投資率一直較高而且備受爭議,且投資率的峰值超過其他東亞地區(qū)經濟高增長時的峰值。而對于高投資率的解讀會影響市場預期和政策制定。本文就盧鋒(2014)對于我國高投資率的解讀“經濟趕超國家的投資峰值動態(tài)提升”的猜想進行實證檢驗發(fā)現在發(fā)展戰(zhàn)略相近的前提下該規(guī)律成立。由此說明我國現階段的高投資率符合經濟趕超國家特點,且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緩解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投資率;投資增長率;趕超國家;東亞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6-00-0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處于蓬勃發(fā)展狀態(tài)。雖近幾年來增長放緩,但依舊穩(wěn)中前進。相比于世界大部分經濟體的超低速甚至負增長,中國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一直飽受爭議。最普遍的批評就是中國的高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三駕馬車”中的消費疲軟無力。所以倡導中國經濟轉型中要以大力刺激消費來帶動經濟增長的呼聲不絕于耳。
盧鋒(2014)例舉了英、美、日、韓四國的經濟飛速發(fā)展時期的儲蓄率的數據,觀察發(fā)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追趕國家的投資峰值不斷提升。并將其總結為全球化拓展深化使信息、技術轉移越發(fā)便利,后進國家在追趕時期的潛在供給與投資率峰值動態(tài)提升的觀點。由此提供一種認識我國現有高投資率現狀的新視角。本文選取了東亞地區(qū)先后經歷了經濟起飛階段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中國五個國家1960年到2013年間的投資率數據對其觀點進行實證研究。
由于投資率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向的相互影響,且趕超國家的投資峰值會呈現動態(tài)提升的規(guī)律。本文利用VAR模型對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究變量相互作用。以期得出重要的經驗發(fā)現和經濟政策的啟示。
一、脈沖響應函數曲線
如上圖所示,“Response of G to G”部分表示經濟增長率對自身的脈沖響應函數,“Response of FI to G”部分顯示的是經濟增長率變動一個標準差對投資增長率的脈沖函數圖。實線表示的是受沖擊后的走勢,上下兩側的虛線表示走勢的兩倍標準誤差。
如圖所示,經濟增長率受投資增長率一個正向沖擊后,于第一期開始上升,并在第三到四期達到最大,之后沖擊作用開始下降。這符合實際經濟中對于當年投資的項目可能要在之后的幾年中逐步開始創(chuàng)造價值的規(guī)律。此外,投資增長率受到經濟增長率一個正向的沖擊后,與第一期開始上升,并在第二達到峰值,之后作用開始下降,超過第三期后作用為0。這同樣符合實際經濟中當期的經濟增長率會影響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投資安排,但是越往后影響越小。例如當期的經濟增長率很高,投資者看多市場,但至多會影響未來兩三年的投資決定,絕不會沖動到會進行計劃10年以后的投資。
二、方差分解分析
一般情況下,脈沖響應函數捕捉的是一個變量的沖擊對于另一個變量的動態(tài)影響路徑,而方差分解可以將VAR模型系統(tǒng)內一個變量的方差分解到各個擾動項上。方差分解分析結果如下:
“Percent G variance due to G”部分顯示的是經濟增長率變動方差由自身變動導致的部分,“Percent FI variance due to G”部分顯示的是投資增長率的變動由經濟增長率變動導致的部分。由此可看出,隨著期數的增加,投資增長率FI變動的方差由自身變動的解釋部分逐漸下降,而由經濟增長率變動解釋的部分在逐漸的上升,在第二期達到峰值之后便趨于平穩(wěn),約為55%。而對于經濟增長率變動的方差由投資增長率變動解釋的部分在逐漸增加,從第四期開始穩(wěn)定在15%左右。
三、結論
1.通過對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脈沖響應過程的分析,得到與兩者之間影響關系的沖擊反映的特征。其中符合邏輯的經驗證據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具有顯著的“時間累積效應”,即投資需要經過一段積累期以后才能逐漸體現出“乘數效應”,從而影響產出。而另一個就是當期的經濟宏觀環(huán)境使得投資者對于市場的理性預期會在短期內影響投資,但長期來說影響效果并不顯著。
2.通過方差分解,獲得經濟增長波動率對投資增長波動率的貢獻十分顯著,超過50%。這可以進一步說明投資的增長是受到經濟增長影響之后的市場自發(fā)行為,所以我國的逐年增加的投資率的現狀并不能完全歸咎于政府,很大程度決定于投資者對于市場的預期。
3.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說明積極的財政投資對于實際產出的增加具有促進作用。所以在現今新常態(tài)的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形勢下,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投資依然是緩解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所以可以積極尋找當前經濟中新的投資機會,例如完善城鄉(xiāng)內部基礎設施建設、輔助產業(yè)升級中的設備更新等都可以被納入“有為政府”的財政政策計劃。
參考文獻:
[1]盧鋒.如何看待高投資[J].理論學習,2014(4):30-31.
[2]王秋石,王一新.中國投資率真的這么高嗎[J].經濟學家,2014(8):66-72.
[3]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劉福生(1993-),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主要從事金融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