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
沒有什么比“性能車”這三個字更能撩起人的欲望的了,這類既能釋放自己欲望又能讓丈母娘樂呵呵的車型絕對是讓車迷津津樂道的天賜良物,可是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萬眾期待的本田思域Type-R國內官方?jīng)]得賣,斯巴魯WRX STI沒有,雷諾ClioR.S.和梅甘娜R.S.雙雙停售,別克君威GS也與國外貨色完全兩碼事,若不是奔馳、寶馬把AMG和M當做獨立品牌來運作,恐怕國內能買到的性能車真的少得可憐。
性能車的絕妙之處在于它算是車界集大成者:一臺與普通轎車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空間裝載能力,配上一些夸張程度豪不亞于跑車的空氣套件,發(fā)動機和變速箱一點不含糊,動力性能更是堪比高級跑車,價格卻沒有像購置跑車那樣鋪張,它是不是應該大行其道才對呢?可惜在街上撞見性能車的機會真的不是太多,除了一些汽車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之外,在一些小城市想說服自己買臺高爾夫R、??怂筊S、奔馳A 45真需要拿出天大的勇氣才行,因為要找到認同感還挺難的。本來火辣的性能車為何市場反響冷冰冰々多半是錢的問題嘛……
在下買不起太貴的性能車這事兒就不再多言了,當然這反映出一個最實質的問題,但是主要原因還不在這里。性能車不僅對消費者來說是個錦上添花的超級大玩具,它對車廠的意義也是鞏固其行業(yè)地位和展示技術巔峰為首要任務,要不也不會動不動就跑去紐伯格林約個架,爭個你死我活。賺足眼球,拉動普通版本甚至是旗下全系車型銷售也是性能車帶來的紅利之一,通常車廠會選在普通版推出的兩三年后拿出這記猛藥給自己扎上一針。至于賺錢嘛……是最后一個也是最小的一個功效。
誰都知道性能版本乃是基準型的高級演化物種,底盤看似只是低了十幾毫米,其實暗藏的玄機卻堪比再造一臺新車。你比如說懸掛系統(tǒng),家用所追求的舒適與駕駛所要保留的純粹與精準完全就是一個此消彼長,兩者不可兼得的東西,所以像什么防傾桿啊、避震器啊都要統(tǒng)統(tǒng)換掉。發(fā)動機就更別提了,圖省事者更換曲軸、連桿、ECU和冷卻系統(tǒng),大多數(shù)部是要針對高性能版本單獨開發(fā)出一款功率和扭矩令人刮目相看的全新機體,還有四驅系統(tǒng)幾乎也需要重新調校。這樣一來它跟常規(guī)版本完全就是兩臺汽車了。
車的性能變了、名字后面加了后綴,那就意昧著所有的測試以及認證都要一五一十重新來一遍,雖然整車開發(fā)上減了不少財務上的支出,到這一步卻省不了仨瓜倆棗的錢,最重要的是銷量可不和那些投入成正比。
很明顯性能車不是金字塔的那個尖也差不多是上面的幾層了,車廠對其不是沒有銷量任務,而是真的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呢?車不走量當然就沒有太多相關的推廣費用,沒有費用你說媒體還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大篇幅報道嗎?其實還是有的……有志向、對汽車充滿理想的媒體當然會不遺余力去報到,因為這就是人們心目中最佳的汽車,當然在車媒暗淡的今天,絕大多數(shù)媒體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之后就把它們拋之腦后了,它不可能給公司業(yè)績帶來任何變化,大家心中所想的是是金子總會自己發(fā)光發(fā)熱對吧?
當熱辣的性能車被無數(shù)盆冷水澆滅的時候,車廠也就沒有了最早那份初心,所以也就促成現(xiàn)在的模樣:在我們越來越買得起性能車的時候,它們卻越來越不怎么愿意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