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格拉底對于正義傾其一生來追求一個答案,“堅守法律”闡述出了蘇格拉底對于正義的理解。蘇格拉底不惜以身體的死亡來堅守他心目中的正義,即使法律的制定者渴望致其于死地,但也正是這份堅守,使得蘇格拉底的哲學觀念可以永久傳承。
【關鍵詞】正義 法律 利益
一、蘇格拉底的信念
在《回憶蘇格拉底》中,蘇格拉底正面地堅定地回答了什么是正義,他告訴希皮阿斯:守法就是正義!這一次他沒有使用當時的智者們嘲諷他所說的“蘇格拉底式詰問”,而是直截了當?shù)乇砻髁俗约旱挠^點。
是不是對于你所確實知道的事情,例如,關于字母,如果有人問你蘇格拉底這個詞里有多少和那些字母,你現(xiàn)在的回答也是和從前不一樣呢?或者關于算術,如果有人問你二五是否得十,你現(xiàn)在的回答也和從前不一樣嗎?
文中蘇格拉底這樣問道希皮阿斯,表明了蘇格拉底本人對于正義的定義就像是二乘五等于十一樣不會改變,他是一個智者,他更是一個堅定的人,他堅信守法即為正義。正是基于這種信念,使得他即使在面臨米利托斯的指控,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依然可以坦然面對,直至最后走向死亡,我相信在信念的支撐下,蘇格拉底并沒有恐懼。
二、一個理想一個現(xiàn)實
《回憶蘇格拉底》中希皮阿斯對蘇格拉底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
既然制定這些法律的人們自身就常常廢棄或者修改法律,人們又怎能把這些法律或把遵守這些法律看得具有真正的重要性呢?
對于希皮阿斯這個問題,蘇格拉底并沒有真正地回答他,而是通過了遵守法律的人和英勇作戰(zhàn)的人的類比,來告訴希皮阿斯,遵守法律的人不應該受到懲罰,這何嘗不是一位學生為自己的老師所做出的最大努力的抗爭?。⊙诺涞娜嗣穸贾捞K格拉底身體力行地遵守法律,以自己的行為給別人留下堅持正義的榜樣,但是,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最后竟然是被一個自己所信服的乃至于付諸生命的信念所審判。蘇格拉底或許相信遵守法律即是正義,但是他所沒有想到的是他所遵循的“法律”或許根本上就是不正義的。蘇格拉底在審判時的辯論,可能并不是為了躲避死亡的判決,更多的是為了喚醒人民,喚醒人民心中對于正義的法律的追求,他為了這個追求甚至不惜赴死。蘇格拉底的理想是可以建立一個有著完整的秩序,人人守法,在和平時期生活的最為幸福的城邦,而現(xiàn)實是此時的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一樣臟污不堪!
三、“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正義是法律”
《理想國》卷一中,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討論結束后,蘇格拉底表示“我們離開了原來討論的目標,對于什么是正義,還沒有得出結論?!薄耙驗槲壹热徊恢朗裁词钦x,也就無法知道正義是不是一種德性,也就無法知道正義者是痛苦還是快樂?!贝藭r的他對于正義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而《回憶蘇格拉底》中,蘇格拉底明確表示了“守法就是正義”。我相信蘇格拉底對于正義的定義一定受到了色拉敘馬霍斯的啟發(fā)。
“正義是強者的利益”,這是色拉敘馬霍斯的首先的觀點,當蘇格拉底追問“更強者”是什么意思,已經(jīng)“正義與利益”是什么關系時,色拉敘馬霍斯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更強者”指任何政體的“統(tǒng)治者”,任何統(tǒng)治者都本著自己的利益立法,并宣布任何行為必須遵守法律才是正義的,否則就是不正義的而要遭受懲罰的,由此他得出第二個命題:“正義是法律?!鄙瓟ⅠR霍斯提出了現(xiàn)實中大部分人認同的但是不愿意說出來的觀點,他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對于人民來進行壓迫,即使是統(tǒng)治者制定的惡法人民也應該無條件地遵守,違反了法律就是不正義!在這一點上,蘇格拉底已經(jīng)與色拉敘馬霍斯達成了一致,更為戲劇性的是,《理想國》卷一中提到:
蘇:不管他們立的什么法,人民都得遵守,這是你所謂的正義,是不是?(339C)
蘇:天哪,我豈敢如此。不過為了避免將來發(fā)生誤會起見,請你明確地告訴我,當你說弱者維護強者利益的時候,你所說的強者,或者統(tǒng)治者,是指通常意思的呢?還是指你剛才所說的嚴格意義的?
蘇格拉底曾經(jīng)對色拉敘馬霍斯的問題如今以相似的方式被希皮阿斯提出,蘇格拉底并沒有引入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他更多的是把法律看做了一個需要一步步完善的過程,人們不應該因為法律需要完善更改而去輕視嚴格遵守法律的人??赡茉诎乩瓐D所構建的理想國之中,只有當“避免懲罰”而去選擇掌權統(tǒng)治的智者制定出來的法律才是一部完善的法律,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統(tǒng)治者也會犯錯誤,并且統(tǒng)治者相比于自己所管轄下的每個人民的利益,他們更樂于追求自身的利益。
四、蘇格拉底之死
我也嘗試思考過蘇格拉底判處死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個人最為信服的一個答案是:蘇格拉底真正觸及了強者的利益。蘇格拉底與雅典統(tǒng)治者一直處在一種沖突的狀態(tài),蘇格拉底講述了最好的城邦是有智慧的人統(tǒng)治的城邦,次好的城邦是有德性的人統(tǒng)治的城邦,次次好的城邦是寡頭統(tǒng)治的城邦,壞的城邦是民主統(tǒng)治的城邦,最壞的城邦是僭主統(tǒng)治的城邦??赡苷怯捎谔K格拉底在雅典的影響力,以及蘇格拉底給予每個雅典公民關于美好城邦的設想,使得統(tǒng)治者容不下了這樣一個人的存在。
蘇格拉底對于法庭上的申辯,是他與雅典統(tǒng)治者最為激烈的一次碰撞,蘇格拉底的思想代表著哲學與理想,而統(tǒng)治者們完全傾向于城邦和利益,二者之間的沖突必然無法解決,蘇格拉底無法向城邦屈服,他的屈服也即為代表了哲學的消亡,所以他毅然選擇了死亡,但是蘇格拉底肉體的死亡代表了哲學的永遠傳承。
參考文獻:
[1]色洛芬.回憶蘇格拉底》(吳永泉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2]何祥迪.色拉敘馬霍斯的法律實證主義及其危機[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2).
[3]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M].商務印書館,1986.
作者信息:趙振廷(1994-),男,河南新鄉(xiāng)人,上海大學法學院2017級法學理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