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其實夏天又何嘗不是呢?若要論說此二者之間最大的不同,無非是一個是莊稼的豐收季,而另一個則是水果的豐收季。
桑葚和櫻桃的味道還在嘴邊停留,夏日的風一吹,急性子的批杷第一個熟了。枇杷樹上,果實三五成群,葉子亭亭如蓋。綠、黃兩種顏色因為風的吹拂在枝頭搖曳弄影,看起來比春花還要醒目,足以媲美這個季節(jié)最美的彩虹。枇杷果肉水分十足,可堪回味,它宜吞食,亦宜細嚼。若是睡意熏熏的午后,吃幾枚枇杷,聽一段琵琶,想來人間美事奠過于此。
枇杷尚未吃盡,緊跟著,楊梅、李子、桃子有序地排好了隊,一個接一個地落入人們的果籃里。
楊梅是產于南方的佳果,自古以來深得文人、吃客的喜愛。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里寫道:“時從府中歸,絲管儼成行。但苦隔遠道,無由共銜觴。江北荷花開,江南楊梅熟。正好飲酒時,懷賢在心目?!辈黄谌婚g,楊梅竟成了詩人與友人把酒言歡的一個絕佳理由。于是,一個畫面在我們想象中展開:一只快船滿載美酒,乘風而行,船上有詩人,還有詩人對于久別重逢的滿心期許。到了宋代,喜歡品嘗楊梅的人就更多了,蘇軾、陸游、楊萬里,許多知名的詩人、詞人都曾為它留下詩篇。
相比于楊梅,李子和桃子就尋常得多了。此二種果實南方有,北方亦有,種植起來也不復雜,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于它們的喜愛。以味道而言,李子生脆,酸甜可口,桃子的味道則是香甜的,那種果香能從味蕾直接沁入人的五臟六腑去。有意思的是,李、桃分開來是兩樣水果,組合在一起時,卻是別有意境,且有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這從四句詩里可以看得出來——“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與“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當然,對于我輩俗人來說,果實里的寓意懂與不懂,并不是那么地重要,換而言之,夏天之所以誘人,于我們而言,主要還是因為果實的味道。
一陣風輕輕地從天際飄過,一朵云緩緩地向我們走來,滿盤的佳果,像極了這個時節(jié)獨有的饋贈,誘惑著我們走近,讓我們不忍遠離。
(文/潘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