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學(xué)習(xí)了“書法結(jié)構(gòu)之字的外形規(guī)律”,不少同學(xué)直呼不過癮。這不,新的一年,書法小課堂就來啦!我們將會在這一欄目里繼續(xù)分享一系列書法技巧,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喲!
要想寫好毛筆字,執(zhí)筆是基礎(chǔ)。執(zhí)筆要點可以歸納成12個字:手指實、手心虛、手背圓、手掌豎。
手指實:手指皆需切實地壓在筆管上,穩(wěn)固地持筆。
手心虛:手掌心不需繃得太緊,適度并足以靈活運筆即可。
手背圓:盡量讓手背保持圓弧狀且有向上豎的趨勢。
手掌豎:將手掌豎起直立,能讓手把筆拿直。
“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蓖瑢W(xué)們還需要在日常多多體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執(zhí)筆姿勢。
運筆是書法的根基。運筆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指運法,二是腕運法,三是肘運法。張廷相曾說:“運筆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p>
1.指運法
指運法又稱枕腕式,通常是將左手墊于右手之下,或者放一厚重物于右手腕下。這樣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分可以活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寫小字。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并不適合寫草書的小字,因為不靈活,寫出來的字會缺乏流動之氣,無法表現(xiàn)草書的氣概??傊高\法書寫時穩(wěn)當(dāng)且牢固,可以作為練習(xí)運筆的第一步驟。
2.腕運法
腕運法又稱提腕式,就是將肘部固定,將腕部提起。此法活動范圍較指運法大,可以書寫較大的中字,但不適合書寫過大的字,因為肘部仍固定,活動范圍仍受限。
3.肘運法
肘運法又稱懸腕式,即腕部、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此法以肩膀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范圍最大,易于表現(xiàn)筆力,適用于書寫大楷、行草等書體。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難度也較大,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做到盡善盡美,非得熟練這一方法不可。
掌握了運筆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落筆時如何書寫各種筆畫,從而表現(xiàn)各自風(fēng)格。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zhuǎn)折之方式、筆鋒之運用,等等,都要注意。不過內(nèi)容雖多,但還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尋,我們從5個方面進行總結(jié)。
1.起筆與收筆
關(guān)于起筆,求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清代書法家包世臣曾說:“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睙o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楷書多用藏鋒起筆,使起筆力度感更強,而行書多用露鋒起筆,顯得輕靈、簡便。
2.提筆、按筆與頓筆
提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邊行邊把筆稍微提高,但筆鋒不能離開紙面,寫出稍細些的筆畫;按筆是指向下用力的用筆動作;頓筆是比按筆用力更重的用筆動作。提、按、頓在書寫筆畫的過程中是連續(xù)的動作,如寫“一”字,起筆處用按筆,接著就要用提筆,至收筆處則用頓筆。再如寫筆畫捺時,起筆處線條較細,用提筆;邊行筆邊下按,線條漸粗;近捺腳處是線條最粗的地方,用頓筆;緊接著又是漸漸把筆提起,寫出捺腳。
3.轉(zhuǎn)筆、折筆與挫筆
“轉(zhuǎn)”是圓潤筆畫的寫法:裹鋒而入,行筆勻速,圓轉(zhuǎn)運行,給人以含蓄圓勁之感。
“折”則是畫方的方法:逆鋒起筆,側(cè)鋒切下,給人以方整峻峭之感。
轉(zhuǎn)筆、折筆是用在起筆和筆畫拐彎地方的兩種筆法。
挫筆指行筆時突然停止,然后改變方向的動作。寫折角時,頓筆之后,提筆轉(zhuǎn)換方向,這就是挫筆。
4.方筆與圓筆
所謂“方”“圓”,多指筆畫的形狀,主要是筆畫起筆與收筆處的形狀。有棱角的稱作方筆,無棱角的稱作圓筆。在一個筆畫中同時可以出現(xiàn)方圓,相互交替,如折畫可以寫成內(nèi)方外圓。
5.藏鋒與露鋒
談到筆鋒,又可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等等,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筆鋒中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即是將筆鋒藏于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唐代書法家徐浩云:“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又不可偏重一方。兩者須得相互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即得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