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世花
【摘要】在初三的化學學習中,化學概念的學習貫穿了整個初中化學知識脈絡,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化學概念既抽象枯燥,又晦澀難懂,如何把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簡單形象化成為了眾多教師追求的目標。比喻教學法就是通過找到比喻雙方的相似點,用學生熟知的事物來代替難以理解的概念,化抽象為形象,使概念生動化,便于理解,也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關鍵詞】化學概念教學 比喻教學法
化學概念是從本質(zhì)認識化學知識的基礎,是學生樹立科學情感價值觀的核心。在初三的化學學習中,化學概念的學習貫穿了整個初中化學知識脈絡,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化學概念既抽象枯燥,又晦澀難懂,如何把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簡單形象化成為了眾多教師追求的目標。比喻教學法就是通過找到比喻雙方的相似點,用學生熟知的事物來代替難以理解的概念,化抽象為形象,使概念生動化,便于理解,也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比喻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即比喻的主體和喻體雖然是不同的兩事物,但必須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qū)傩?。如講“化學式”時,以26個英文字母代替元素符號,每個單詞代表化學式。不同的字母組合可以構(gòu)成新的單詞,那么就表示不同的元素組合可以形成化學式。對于有些單個字母就是代表一個英語單詞,那么有些物質(zhì)的化學式就是它的元素符號。
(二)通俗性原則
對于剛接觸化學的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概念的比喻盡可能通俗易懂化,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尋找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比喻的載體,不僅降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的難度,還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講到“飽和”與“不飽和”這兩個概念時,比作人吃飯,如果吃撐了就不能再繼續(xù)吃下去了意味著“飽和了”,如果沒有吃撐還能繼續(xù)吃下去意味著“不飽和”,而在吃相同食物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吃撐的量是不同的,從而顯示出不同物質(zhì)在相同條件下達到飽和的量不同。
(三)簡潔性原則
即使用的喻體要簡單化,使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起來,不可過于繁雜。如在講到“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這一概念時,學生沒辦法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自由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的含義。此時以班級換座位來比喻,每個人代表一個原子,一個小組為一個分子,把4小組的學生調(diào)換座位成3個小組,換座位過程中需先把每個小組分開,再進行自由組合成新的小組,并且新的小組與原來不同。但是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沒有發(fā)生變化,總體男女種類和數(shù)量也沒有發(fā)生變化,只有小組發(fā)生了改變,為后面質(zhì)量守恒定律內(nèi)容的學習埋下鋪墊。
(四)趣味性原則
指的是在使用比喻進行概念教學時要注重生動有趣,給學生帶來快樂的學習體驗。如把一對男女同桌比作金屬鹽溶液,其他單座的男學生比作金屬,在這種情況下最強勢的男學生就會搶了原男同桌的座位,與女學生形成新的同桌,而被搶的男學生就孤零零自己獨坐,這一比喻可以把金屬活潑性生動形象表達出來,又十分有趣。
二、比喻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實物比喻
是指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實體物質(zhì)去代替本體來理解,這對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有著非常好的作用,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使其茅塞頓開,不再陷入理解的僵局,而且印象也更為深刻。如在學習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概念時,很多學生沒辦法理解“以一種碳原子(C-12)的質(zhì)量的1/12作為標準,把其他原子跟這個標準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因為微觀的原子本身學生就看不到實像而覺得抽象,再分1/12就覺得沒法想象了。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我們把“西瓜”比作碳原子(C-12),在拿刀把它切成均勻的12等分,其他瓜類比作其他原子,拿一個瓜的質(zhì)量除以1片12等份西瓜的質(zhì)量,就是這個瓜的相對質(zhì)量,同類比較就可以明確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概念了。
(二)體態(tài)比喻
就是講化學概念中的一些結(jié)構(gòu),用身體的某些部位去代替,從而細化這些易混淆的概念知識點。如aR士bn士m化學微粒符號周圍數(shù)字,學生經(jīng)常搞混淆,尤其是化合價和離子經(jīng)常寫反,把化學微粒符號R比作“身體的軀干”那頭頂上戴的帽子就是化合價b,左手臂就是微粒的個數(shù)a,右肩膀上挑起的就是離子的電荷數(shù),右下角踩得就是微粒中的原子個數(shù)。至于微粒左上方和左下方的數(shù)字,由于是高中知識這里就不細化比喻了。
(三)事例比喻
是指用眾人熟知的一些事例來比作化學中一些抽象現(xiàn)象或原因。比如初次給初中學生講微粒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很難以理解為什么生成氣體、水和沉淀的微粒間不能大量共存(附注:初中還沒有學到微粒間生成弱酸、弱堿也不能大量共存),將H+與CO2-3之類在溶液中生成氣體不能大量共存比作兩個仇人不能靠近相處,否則一相見就火冒三丈,火氣不斷往上飄;將Ba2+與CO2-3之類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比作兩個互相尷尬的人,單獨相處會是氣氛很沉悶,感覺心理壓塊石頭喘不過氣來;將H+與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比作水火不容,一觸即發(fā)生反應。
(四)圖像比喻
是指利用圖像理解某物質(zhì)或某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結(jié)構(gòu)化物質(zhì)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把三種金屬畫成小兵,然后把硫酸溶液和硝酸銀溶液畫成兩個游泳池,金屬小兵必須游過兩個游泳池,最后到達終點的最不活潑。借以圖像類比的關系,把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等都充分表達出來,而且生動有趣,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詩歌比喻
是指借以詩歌中的某些情境來體現(xiàn)化學反應過程。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言到“客從南溟來,遣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币栽娒枋鲭y溶性碳酸鹽CaCO3在潮濕環(huán)境下,與CO2和H2O反應轉(zhuǎn)變?yōu)榭扇苄运崾禁}Ca(HCO3)2的過程。在化學教學中穿插詩歌,把人文教育滲透到化學課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總之,比喻教學法具有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降低抽象微觀概念的理解難度等作用,是一種非常實用和實效的概念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