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虹 唐玨嵐
近年來,消費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但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居民消費率仍然偏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尚未能充分發(fā)揮。更為嚴峻的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xù)加深,對居民消費以及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不利影響逐漸顯現。運用中國2000—2018年省際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人口老齡化會抑制居民消費率的上升,并且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大于農村居民;農村居民消費率則隨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關系,并且收入提高可以促進老齡化背景下農村居民消費率的提升。這表明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當前以城鎮(zhèn)居民消費為主體的總體居民消費將受到較大沖擊,而農村居民消費將顯示出較大潛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并把堅持擴大內需戰(zhàn)略基點、全面促進消費作為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重要一環(huá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期快速發(fā)展,居民消費率卻呈現在波動中持續(xù)下降的總體態(tài)勢。1978年到2019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從48.78%下降到38.79%,盡管2011年以來中國居民消費率呈現止跌回升態(tài)勢,但回升幅度較小,仍然處于改革開放以來較低階段,與英國、美國等國相比存在近30個百分點的差距。從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只有消費在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較大作用,才能保持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在中國居民消費率持續(xù)降低的同時,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增強。自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度發(fā)展趨勢,2019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2.57%。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全面促進居民消費,成為新發(fā)展階段中國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于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展了不少相關研究。第一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會促進居民消費。Modigliani和Brumberg、Leff較早研究了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的關系,認為老年時由于沒有收入會消費傾向較高,符合生命周期假說。[1][2]Masson等、Erlandsen和Nymoen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社會消費總量會增加。[3][4]也有一些國內學者認為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具有促進作用。[5-7]第二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會抑制居民消費。有研究認為人口老齡化加深會減少居民消費,甚至使政府預算支出發(fā)生大幅度變化。[8][9]劉雯、沈繼紅也研究認為人口老齡化會抑制居民消費,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與居民消費率負相關。[10][11]第三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存在異質性。在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方向及效應大小會發(fā)生變化。[12]生命周期消費理論在中國只適用于城鎮(zhèn)地區(qū),并不適用于農村地區(qū)。[13]第四種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沒有影響。Ram,Wilson的實證研究否定了人口年齡結構和消費存在相關性。[14][15]李文星等、李魁等也研究發(fā)現,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影響不顯著。[16][17]從已有關于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內外學者主要依托生命周期理論及其后續(xù)修正模型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由于不同學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數據指標選擇等存在較大差異,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厘清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關系,把握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居民消費率的變動規(guī)律,對于當前中國擴大消費、促進內需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居民消費率持續(xù)下降,是否與人口老齡化的演變具有緊密關聯,其影響程度和效應如何?在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下發(fā)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消費尤其是擴大居民消費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應對?本文將基于已有研究框架,深入探討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總體、城鎮(zhèn)、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并進一步研究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非線性影響,以及收入在其中的調節(jié)作用,以更好地剖析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全面影響,并相應地提出在人口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擴大居民消費的相關對策建議。
人口老齡化主要通過影響社會總產出進而影響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由于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長期更替的過程,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可能還存在非線性影響。另外,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還存在收入的調節(jié)效應。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社會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降,使得社會勞動力數量不足,將直接造成社會總產出和人均產出長期水平的下降,從而制約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18][19]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導致參與社會生產的勞動力數量不足,還會使得勞動年齡人口總體年齡結構偏老,制約勞動生產效率和社會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總產出水平的增長。[20][21]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增加,社會總撫養(yǎng)負擔加重,國民收入中用于養(yǎng)老醫(yī)療、文化休閑等方面的非生產性消費支出將增加,在國民收入保持一定水平的時候,生產部門的投資資金將減少,會對社會總產出的長期增長形成制約,從而對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產生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理論假設1:老年人口占比與居民消費率呈負相關關系。
根據劉易斯二元結構理論,在發(fā)展中國家農業(yè)經濟體系和城市現代工業(yè)體系兩種體系長期并存,且城鄉(xiāng)之間在就業(yè)機會、生產效率、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中國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由來已久,城鎮(zhèn)居民年輕時收入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居民,因此消費水平也高于農村居民。但是當年老以后,城鎮(zhèn)居民達到退休年齡主要以養(yǎng)老金為生,收入水平銳減,消費水平下降;農村居民即使達到退休年齡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仍然會通過務工或者種植繼續(xù)獲取收入,以最大程度降低收入減少對消費的影響。由此可以認為,由于城鎮(zhèn)居民在年老時候與年輕時候的收入差距明顯大于農村居民,所以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的抑制效應會表現為城鎮(zhèn)高于農村。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理論假設2: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大于農村。
根據傳統(tǒng)消費理論,收入是決定居民消費的決定性因素。西方經濟學者從不同視角證明了收入對于消費的重要影響。長期以來,中國居民消費需求不振,與勞動者報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有關。收入提高有助于減少居民的謹慎消費動機,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對居民消費具有重要的促進效應。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理論假設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老年人口占比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存在正向調節(jié)效應。
為了全面考察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本文從全國、城鎮(zhèn)、農村三個維度分別構建基準模型,以檢驗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本文基于2000—2018年全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由于數據缺失原因,去除西藏)的省際面板數據,選取相關變量構建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面板數據模型。
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基準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Cr為居民消費率,Ucr和Rcr分別表示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和農村居民消費率。Er為老年人口占比,Uer和Rer分別表示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和農村老年人口占比。X為控制變量,α為個體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
考慮人口老齡化可能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存在非線性效應,在基準模型右邊進一步增加老年人口占比的二次項,基準模型拓展如下:
進一步考察收入在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率中的作用,在基準模型右邊引入老年人口占比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交互項Erit×lnincit,基準模型拓展如下:
其中,Erit×lnincit為老年人口占比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對數的交互項,其余變量解釋同基準模型一致。
本部分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人口與就業(yè)統(tǒng)計年鑒》、Wind咨詢數據庫、Choice金融終端等,共計得到2000—2018年中國30個省市(數據缺失原因,去除西藏)的面板數據。
1.被解釋變量。在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模型中,分別選取居民消費率、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農村居民消費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分別指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總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2.解釋變量。在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模型中,分別選取老年人口占比、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農村老年人口占比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分別指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占所有人口數量的比重。同時,本文選取老年撫養(yǎng)比、城鎮(zhèn)老年撫養(yǎng)比、農村老年撫養(yǎng)比作為老年人口占比、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農村老年人口占比的替代變量進行穩(wěn)定性檢驗,分別是指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中65歲及以上老人數量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比例。
3.控制變量。少兒人口占比:小于或等于14歲人口占所有人數的比重,在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模型中,分別采用少兒人口占比、城鎮(zhèn)少兒人口占比、農村少兒人口占比指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總體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模型中,分別采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指標,采用其對數值來測量;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值: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城鎮(zhèn)化率:城鎮(zhèn)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通貨膨脹率: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長率;實際利率:一年期名義存款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工業(yè)化發(fā)展水平:工業(yè)總產值占GDP比重;民生性財政支出占比: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教育衛(wèi)生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三者之和占一般性財政支出的比重。
模型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1。對模型解釋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顯示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小,排除了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可能,表明模型解釋變量選取較為合理。
本文運用STATA15.0進行Hausman檢驗,得到P=0.000,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固定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1.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關系。根據理論模型的設定,首先就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進行基準模型回歸,表2給出了基礎模型回歸結果。根據回歸結果可以得出,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農村居民消費率都有顯著的抑制效應。
從總樣本回歸結果來看,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應。根據回歸系數,老年人口占比每提高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率將下降0.523個百分點。分城鄉(xiāng)來看,城鎮(zhèn)和農村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方向雖然一致,但是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受人口老齡化影響的抑制效應比農村更大,是農村的近2倍。這可能是由于城鎮(zhèn)居民相對來說工資收入水平更高,而到老年以后由于退休工資收入銳減,導致消費水平出現較大程度的下降,另外市場上老年商品和服務供給不足也是造成老齡化社會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進城務工或者土地耕種,并且農村居民并不存在明顯的退休時間界限,只要身體健康,老年以后仍然可以種地獲得收入或生活物資,因此農村居民年老時與年輕時的收入差距比城鎮(zhèn)居民要小,體現為城鎮(zhèn)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要大于農村。
2.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非線性關系。為了檢驗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非線性影響,在總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的基準模型中,分別追加核心解釋變量老年人口占比、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農村老年人口占比的平方項,回歸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總樣本的回歸系數為負,且在5%水平上高度顯著,但二次項系數不顯著;城鎮(zhèn)樣本的一次項和二次項回歸系數均不顯著,說明不存在非線性效應。農村樣本的一次項和二次項回歸系數均顯著,并且一次項為負,二次項系數為正,說明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存在U型關系。在人口老齡化初期階段,農村居民消費率隨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而降低;而當人口老齡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農村居民消費率則隨之上升而上升。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農村老年消費市場發(fā)育較晚,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農村老年消費市場需求大幅度增加,農村老年消費市場逐漸發(fā)展成熟,農村居民消費率也隨之上升。
表1 變量定義及其描述性統(tǒng)計
根據農村非線性回歸模型方程,對核心解釋變量農村老年人口占比rer求導,得到0.044rer-0.763,即為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效應??梢姰斵r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時,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以負向抑制效應為主。當求導結果為0,rer=17.34時,即為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拐點。在此之前,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以負向抑制效應為主;在此之后,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開始顯示為正向促進效應。結合農村老年人口占比這一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樣本最大值為21.53%,最小值為4.14%,而均值僅為9.86%,可知目前大部分樣本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都小于拐點值17.34%,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負向抑制效應。
表2 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關系:固定效應回歸
表3 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非線性關系:固定效應回歸
3.收入對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調節(jié)效應。為了進一步檢驗收入在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中所發(fā)揮的調節(jié)作用,本文在總樣本、城鎮(zhèn)樣本、農村樣本的基準模型中,分別追加老年人口占比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交互項、城鎮(zhèn)老年人口占比與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交互項、農村老年人口占比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交互項,回歸結果見表4。根據回歸結果,在總樣本和城鎮(zhèn)樣本中,交互項對居民消費率的回歸系數均不顯著,農村樣本則顯著為正,表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提高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邊際影響效果,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值每提高1%,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邊際影響效果會上升0.14個單位,也意味著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負向抑制效應會減少0.14個單位。
表4 收入對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調節(jié)效應:固定效應回歸
在農村模型中,對核心解釋變量農村老年人口占比rer求導,得到-1.43+0.14Lnric,即為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整體影響效應。當求導結果為0,Lnric=10.21時,即為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效應拐點。因此,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值小于10.21時,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為負,反之為正。根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數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樣本最大值為10.23,最小值為7.23,均值為8.62,即當前大部分農村樣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未到達拐點,收入關于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正向促進效應尚未充分顯現。
4.穩(wěn)健性檢驗。本文采用替換核心解釋變量的方法來討論模型的穩(wěn)健性。在具體處理過程中,將老年人口占比變量替換為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變量對模型重新回歸,表5給出了替換核心解釋變量后的模型回歸結果。從回歸結果來看,核心變量的回歸結果、方向和基準模型回歸結果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回歸系數也都相差不大。因此,基準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被認為是穩(wěn)健的。
表5 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的關系:固定效應回歸(穩(wěn)健性檢驗)
進一步,本文采用面板2LSL對模型的內生性進行檢驗,采用人口老齡化的滯后一階作為工具變量?;貧w結果見表6。從主要回歸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分組情況下,2LSL回歸結果和原始模型回歸結果基本一致,即人口老齡化和居民消費率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表6 人口老齡化與居民消費率關系的內生性檢驗
本文主要采用固定效應面板模型就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主要結論如下:(1)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農村居民消費率都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應,并且分城鄉(xiāng)來看,人口老齡化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大于農村。(2)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存在U型非線性關系,在拐點之前,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為負;拐點之后,影響為正。(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關于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具有正向調節(jié)效應。
本文研究表明,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總體表現為抑制效應,這并不符合經典的生命周期理論??赡苁且驗樵诂F實生活中,預防性儲蓄、不確定性沖擊以及遺贈動機的存在都會影響老年人的消費決策,使得老年人傾向于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從而使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效應相對生命周期假說的預期效應產生偏移。此外,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存在,使得人口老齡化對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產生異質性。對于城鎮(zhèn)而言,工業(yè)化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第三產業(yè)也較為發(fā)達,城鎮(zhèn)居民通過消費基本能充分享受經濟發(fā)展成果,但是在職與退休后的收入差距使得人口老齡化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更大。農村相對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更低,在農業(yè)產業(yè)化、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設施和消費渠道現代化方面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農村居民消費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因此隨著未來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可能由負轉正,從U型曲線左半邊的負相關跨越到右半邊的正相關階段。
一是要警惕人口老齡化導致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下滑,造成經濟增長消費動力不足。從2000年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居民消費率經歷了連續(xù)多年的下降,近年來呈現回穩(wěn)反彈態(tài)勢。分城鄉(xiāng)來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與總體居民消費率走勢基本一致;農村居民消費率則呈現持續(xù)下降趨勢,近幾年有所企穩(wěn)。但是根據前文實證結果,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人口老齡化對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將逐步顯現,并且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的抑制效應大于農村。從現實來看,2000—2018年城鎮(zhèn)與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之比已經從2.01上升到3.67,城鎮(zhèn)居民消費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人口老齡化引起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大幅下降,將造成居民消費率下降并導致最終消費率下滑。
二是要充分重視農村消費市場,農村是未來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擴大國內消費的主要潛力所在。根據實證結果,農村居民消費率會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反轉,拐點值為農村老年人口占比為17.34%。2000—2018年,農村老年人口占比從7.36%上升到13.84%,如果按照這個人口老齡化年均速度繼續(xù)發(fā)展,預計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將在2025年達到拐點值17.34%。而由于現實中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呈現加速發(fā)展趨勢,并且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也隨著經濟發(fā)展趨于提升,疊加收入關于人口老齡化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率的正向調節(jié)效應,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正向促進效應將在2025年前體現。因此,應順應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率的影響規(guī)律,積極加快發(fā)展農村老年消費市場,加大老齡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三是要更加注重城鄉(xiāng)收入分配公平,減少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造成的城鄉(xiāng)居民消費不均等現象。從實證結果來看,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收入對于提升農村居民消費率具有正向促進效應,但是對于提升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影響不顯著,說明在擴大消費方面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比提升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更為有效。